PPS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PPS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央行再度降准又降息后续政策还有什么可期待《资讯》

发布时间:2020-11-05 17:48:09 阅读: 来源:PPS厂家

央行又给惊喜了。6月27日,央行宣布6月28日起对达到标准的金融机构实行定向降准,并同时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两项重磅政策同时释放实属罕见。

央行“双降”用心良苦 后续政策还有什么可期待?

央行又给惊喜了。6月27日,央行宣布6月28日起对达到标准的金融机构实行定向降准,并同时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两项重磅政策同时释放实属罕见。至此,2014年以来,央行先后三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四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

消息一出,市场人士兴奋不已。多名市场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此次“双降”有助于稳定预期,呵护经济和金融市场。

“定向降准和降息的主要功能仍然是通过增加金融体系流动性、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以实现经济稳定运行。”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表示。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亦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此次降准降息的主要目的是继续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进一步巩固前期稳增长措施的效果,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实体经济的发展。”

增加银行流动性3800亿~4200亿

央行此次定向降准针对三类金融机构:其一,对“三农”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其二,对“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其三,降低财务公司存款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进一步鼓励其发挥好提高企业资金运用效率的作用。

中金公司最新报告显示,根据2014年6月央行定向降准时公布的数据,城商行的67%、非县域农商行的80%和非县域农合行的90%符合定向降准标准,此次定向降准还涉及国有行、股份制和外资行,但这些银行“三农”和小微贷款达标情况不明确,简单假设上述银行平均有70%~80%的存款符合定向降准标准,据此估计针对“三农”和小微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共释放资金3100亿~3550亿元。财务公司一般存款约2.2万亿,定向降准3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670亿元。按照上述假设估计,此次定向降准共释放资金约3800亿~4200亿元。

中金报告认为,由于6月份到期的6700亿MLF(中期借贷便利)中,央行只对股份制和部分城商行展期了MLF,而大型国有银行可能没有展期,因此到期的MLF可能抽走了超过5000亿的资金。而这次定向降准正好弥补了这部分到期的MLF。因此从总量上来看,资金面会维持前期的较为充裕状况。而且由于降准所释放的资金更为分散,没有MLF那么集中在大型国有银行,因此更有利于资金面的流动性增加。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6月26日,MLF到期1300亿元,同日央行续作了1300亿元,并有所加量。此次MLF期限6个月,较此前3个月期间延长一倍;中标利率为3.35%,较一季度下调了0.15个百分点。

“根据我们测算,去年三季度MLF新增5000亿元,去年四季度新增3750亿元,今年一季度新增3700亿元,今年4月新增650亿元,如果按3个月推算,6月到期是3700亿元。”民生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李奇霖向《第一财经日报》分析称,“MLF期限太短,无法对接稳增长和债务置换的要求。但是3个月的MLF到期后,换成无穷期限的降准就不同了。”

但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并不以为然。他向本报表示:“‘双降’针对的是长期流动性,MLF主要还是针对短期。”

交行分析师鄂永健也对本报称,弥补MLF缺口并不是主要原因,目前市场总体流动性不缺,但有结构性问题,所以加强定向调控,选择定向降准。

压低实际利率呵护经济增长

陆磊在解读政策调整目标时表示,2015年5月,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16%,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91个百分点,但考虑到通货膨胀率持续下行因素,仍然有必要实施利率下调。此外,为进一步实现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目标,针对短期经济波动实施相应的政策调整是必要的。2015年5月,广义货币增长10.8%,贷款增长14%,接近或超过了上年同期水平,这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前期成果是显著的,但仍然需要货币政策有效引导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稳步增长和结构调整作进一步努力。至于此次政策调整并未普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主要考虑是6月末预计银行体系超额准备金保持在3万亿元左右,货币市场利率达到历史低位。因此,更多地通过下调利率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结构,是政策调整的重要出发点。

马骏则表示,最近,通胀率仍然低位运行,尤其是4、5月份的PPI同比降幅继续扩大,实际利率仍然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前期的几次降息降准,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名义融资成本,但是为了维持实际利率的基本稳定和中性的货币条件,有必要继续降低名义利率。另外,在现阶段我国许多商业银行仍在较大程度上以央行宣布的基准贷款利率为定价基础,因此降低基准利率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仍然能起到较明显的作用。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降息降准符合市场预期,尽管5月经济数据有所回暖,但实体经济尚未完全恢复,存在进一步降息降准的必要性,以实现稳增长的目标。之所以选择这个时点,主要目的是稳定金融市场。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统计,四次降息后,金融机构存款基准利率下调100基点(BP),贷款基准利率下调140BP。

平安证券银行分析师黄耀锋表示,由于受大行分红、国企缴税、新股发行影响,市场短端利率在近期所有回升,定向降准有利于缓解短期资金面的紧张,维持充裕的流动性环境并引导资金更有效地向“三农”、小微领域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降息的同时并没有打开存款利率上限。对此,刘东亮称,这说明央行有意压低存款利率,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从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后续降息空间已经很小

有市场人士认为,此次降息后,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已经下降到4.85%的历史最低水平,未来进一步下调的空间已经很小。

鄂永健称:“下半年经济会略好于上半年。短期内再次降息的可能性很小。降准则主要看资本流动情况,仍有可能小幅降准。未来PSL、定向降准、定向再贷款等工具会更加频繁地被使用。”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下半年货币政策虽有空间,但空间有限。目前,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短期内不排除央行通过正回购对冲流动性。

温彬称,从中长期看,外汇占款是否延续最近两个月的增长态势还有不确定性,如果美联储在今年第四季度如期加息,会引起资本项目外流,导致外汇占款减少,为再次降准提供空间。法定贷款利率已是历史低位,存款利率是历史次低位,进一步降息空间不大。需要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特别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尽快建立起银行大额存单(CD)以及贷款基础利率(LPR)与Shibor利率的联动机制。

马骏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我们之前的定量分析表明,稳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效果在政策出台6~9个月之后有望达到峰值,因此去年年底以来政府所采取的各项稳增长措施有望在今年下半年体现积极的作用。另外,各项结构调整和支持创业、创新的举措也有望逐步提升经济的增长潜力。

降息收窄净息差2~3BP 银行净利润或降1%

6月27日,央行宣布,自6月28日起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同时定向降准。相较于以往价格型工具与数量型工具的交替使用,这是央行首次同时启动“降息+降准”货币政策工具。

市场人士预计,本次定向降准增加银行流动性3800亿~4200亿元;降息则使得银行净息差收窄,盈利状况下降。降准降息的同时使用,将对银行经营状况产生“一正一负”双重效果。

央行此次定向降准针对三类金融机构:其一,对“三农”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其二,对“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其三,降低财务公司存款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中金公司最新报告估计,此次定向降准共释放资金约3800亿~4200亿元。

在此次降息操作中,央行将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0.2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自2014年以来第四次降息。2014年11月21日,央行进行非对称降息,其中存款基准利率下降0.25个百分点,贷款基准利率下降0.4个百分点,并将存款基准利率浮动区间扩大至1.2倍;2015年3月1日,央行将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0.25个百分点,并将存款基准利率浮动区间扩大至1.3倍;5月11日,央行再次下调存贷款基准0.25个百分点,并将存款基准利率浮动区间扩大至1.5倍。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统计,四次降息后,金融机构存款基准利率下调100基点(BP),贷款基准利率下调140BP。对此,平安证券分析师黄耀锋表示,此前央行几次降息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有所下降,但幅度十分有限,5月份CPI同比仅上涨1.2%,实际利率水平仍然维持高位,有必要通过进一步降低名义利率来达到降低实际利率的目的,从而降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

在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中,利率是价格型管理工具,存款准备金率是数量型管理工具。对银行业而言,降息将使得银行息差水平收窄,净利润下降;降准将使银行缴纳存款准备金减少,降低负债成本,增加银行流动性。

相较于以往银行单一通过降息或降准的操作,本次降息降准两种货币政策手段同时使用,对银行经营产生“一正一负”的效果。国金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马琨鹏表示,预计本次降息平均降低16家上市银行2015年净息差2BP、平均降低2015年净利润1.4%。

广发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沐华也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预计本次降息平均降低银行净息差2~3BP,降低银行净利润1%左右。

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删除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并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市场人士预计,银行存贷比“紧箍”即将被解除,将改善银行资产负债结构。

时隔四天,央行进行了定向降准的操作,6月28日起,银行缴纳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降低。取消存贷比和定向降准对于银行是重大利好。对此,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此次降息是对称性降息,对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冲击不是很明显,但是降息能够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并有效传导至贷款端,对于降低银行贷款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曾刚表示,取消存贷比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有一定重合,预计降准对银行的正面影响更大。

降息同时未取消存款利率上限下次完成?

今年被视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收官之年。然而,6月27日央行在宣布自6月28日起降息的大招中并未涉及存款利率上限开放的内容。市场人士预计,今年下半年还有降息空间,可能在下次降息中进一步上浮或取消存款利率上限,从而完全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

今年3月,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期间曾公开表态,今年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是大概率事件。如果这是一道已经公布答案的命题,目前还剩下解题过程的最后步骤。

事实上,梳理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进入2014年以来已是疾风劲走的节奏。

2012年6月8日,央行首次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调整至基准利率的1.1倍,开启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征程。两年后,2014年11月22日,央行再次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2倍,浮动区间从1.1倍到1.2倍。2015年3月31日,国务院法制办颁布了《存款保险条例》,自2015年5月1日起金融机构正式实施存款保险制度。作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配套基础设施,金融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正在逐步确立。

今年4月20日,央行又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1.3倍,浮动区间从1.2倍扩大到1.3倍。5月11日,央行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从1.3倍直接上浮到1.5倍。

6月2日,央行发布《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6月15日,9家商业银行首批试点发行大额存单,大额存单的成功发行被视为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注意到,自2012年央行启动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央行每次降息都伴随着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的逐步放开,而唯独6月27日央行宣布降息的同时,并未提及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进一步放开或完全打开。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可能原先降息计划并非放在此时点,所以没有考虑存贷利率上限的问题。但按照央行的意思,利率市场化完全放开也不会太远,今年或者明年有可能全面放开。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谢亚轩认为,此次央行“双降”虽然没有上浮或取消存款利率上限,但可能会在年内下一次降息中放开存款利率的浮动区间。

对此,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虽然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接近尾声,但适应后利率市场化时代的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定价机制与利率市场化要求还存在差距。所以当前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重点应从进一步开放存款利率上限向形成利率传导机制转变。要在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情况下,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引导Shibor利率,影响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建立畅通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降准降息拉低收益率 地方债发行成本降低

6月27日,央行决定自6月28日起对称降息0.2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实施定向降准。恒丰银行研究院常务院长胡海峰表示,央行本次定向降准,不仅有助于熨平季末等近期资金需求的波动,也有利于推动市场收益率曲线的长端下行,从而降低包括地方债务置换计划在内的各种市场主体发债成本。

对于债市而言,在地方债密集发行且不断占用商业银行信贷额度的情况下,降息降准对债市同样影响明显。与其他债项不同,地方债的期限较长,流动性差,银行大量持有地方债会增加资产的久期,并且降低资产端的流动性。与此同时,地方债的发行已经进入高峰期,对银行资金的消耗也在逐渐加大。

今年3月份,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下达了第一批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额度,允许地方把一部分到期高成本债务转换成利率较低的地方政府债券;而5月末,额度同样为1万亿的第二批债务置换额度已下发至各地。

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分析师黄文涛评论称,此次降准与2万亿地方政府债的密集发行密不可分。地方政府债置换是国家战略,是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缓解财务压力的重大政策安排,不允许出现收益率上行的、有悖于初衷的情形。降准给银行留足了资金,预计2万亿地方政府债将顺利完成发行计划,为积极财政政策的落实、稳定经济增长发挥作用。

与此前数次降息降准不同,央行此次同步运用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改变了以往交替运用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的操作方式。中金固定收益部门研报认为,价格与数量工具同时使用,货币政策取向积极依旧,叠加制约因素减缓,债券收益率有望下行。

今年以来,国内债券市场发行量同比大幅增加,而商业银行是主要的购买方。央行数据显示,1~5月份,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6.2万亿元,同比增加37.8%。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6.0万亿元,同比增长34.2%。5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1.6万亿元,同比增加39.6%。5月末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中,商业银行持有债券占比为63.0%。从公司信用类债券持有者结构看,5月末,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非法人机构投资者和其他类投资者的持有占比分别为42.9%、13.0%、41.8%和2.3%。

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研究认为,6月以来地方债大量发行、城投债放松,宽财政政策频出,而本次定向降准着力于“三农”与小微贷款,增加银行可用资金,缓解近期流动性紧张。而本次降息并未扩大存款利率上浮倍数,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进而降低贷款利率,从比价角度打开长债利率下行空间。

因体量巨大,地方债对于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产生挤出效应。有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地方政府到期债务规模庞大,下半年还可能还会有第三批债务置换,因此置换总规模可能在3万亿元。

民生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李奇霖此前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地方债公开发行的部分会占用银行现金头寸,挤压其他利率债配置空间。地方债供给压力太大挤压现金头寸后,会影响银行对其他融资主体的信用投放,产生挤出效应,肯定不利于经济转型。降准也可以某种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央行“双降” 开发商“减负”

6月27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6月2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同时针对性地对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虽然央行此次“降息+定向降准”并未直接针对楼市,但是多位地产业内人士均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上述降息将给传统的楼市淡季7月带来更多的“能量”。

降息对于开发商和购房者的资金成本都是一种“减负”。

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各项政策措施效果的逐步显现,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也有明显下行,社会融资成本整体有所降低。

以贷款100万元,按照基准利率20年还贷计算,调整前利率5.65%,共计需要还款167万元,调整后利率为5.4%,共计需要还款163.7万元,这样一来前后差异为3.3万元。

“对于需求端的购房者而言,降准降息有利于降低贷款的难度,也降低了贷款的成本。”信义房屋分析师陈丽娜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而对于开发商而言其资产负债情况也将有所改善。

平安证券研报认为,此时央行选择继续降准降息将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随着销售持续回暖且开发商投资谨慎,开发商资产负债情况正快速改善。此次货币政策再次强调宽松方向,有助于降低地产商的融资成本。

虽然如此,银行执行情况也是需要观察。

“要真正降低资金成本需要在后续在房贷等方面注重政策落实的抽查,此外还应鼓励刚需购房者的信贷成本继续降低,即在降息的基础上继续打折。”易居智库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

平安证券认为,宽松货币政策下,地产基本面有望持续好转,受行业及货币政策的影响,地产成交将持续回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5.0%和24.3%,1~5月全国商品房累计销售额增速亦同比转正,由上月的下跌3.1%提升至增长3.1%,重点跟踪城市去化月数已下降至11.9个月。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多方采访获悉,在“3·30新政”后上海市区楼盘均价正在温和上涨,而随着市场变化目前郊区楼盘也出现价格缓涨情况。

“短期来看,楼市接下来几个月尤其是下半年成交量势必会短期反弹,价格有可能会逐渐坚挺,尤其是对于一线城市及市场基本面良好的城市将出现房价上涨。”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告诉记者。

虽然价格上涨得到业内认同,但是销量或并不那么乐观。

以上海为例,4~6月份楼市成交一直处于3·30新政带来的高位走量,但6月份成交已经连续向下调整3周。

随着降息次数增多,对于楼市的提振作用也会出现边际效用递减。

中原地产数据显示,过去四年上海7月成交量均环比普遍趋降,最近4年平均落差为15%。

“我们认为降息降准利好对交易的贡献度大约为5%,而淡季会带来15%左右的向下压力,因此可能市场还是会出现销量下滑。”上海中原地产研究咨询部总监宋会雍告诉记者。

平安证券预计,后续量价企稳回升趋势将逐步由核心一二线城市进一步向二三线城市蔓延,最终带动下半年整个地产投资额的回升。

超预期“双降” 强化稳增长信心

上周末,人民银行决定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并下调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这个被称为“双降”的利好被各方热议和解读。尤其这是十年来,央行第一次选择同一天“双降”,超出外界普遍认为近期单一降准的利好。

这种超预期“双降”在释放流动性利好实体经济的同时,也展现了中央政府稳增长、调结构的坚定决心,还稳定了公众的政策预期、强化了经济企稳的信心。

此番“双降”不宜过度解读为针对当前楼市或股市的举措,因为货币政策可谓“国之重器”,不能因为短期个别领域的市场波动而起伏。双降的逻辑应该着重在缓解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尤其是当前物价水平仍在低位运行,实际利率高于历史平均水平,这为运用存款准备金和利率工具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央政府在调用宏观调控工具时体现了精准定位,政策的拿捏也更具灵活性,不拘于时、不拘于形。当前中国经济遭遇下行压力,其实更多是结构性的问题。有一部分传统行业可能遭遇了历史性的衰退,还有一部分新兴行业则正在面临开创性的机遇。它们对货币政策的敏感度并不一样,正因为如此,定向降准就有效避免了大水漫灌的一些副作用。

比如钢铁、水泥等行业,尽管降息降准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财务上的压力,但总体上而言,仅仅依靠这点利好,很难让全行业振兴起来。不过,对于三农和小微企业,尤其是一些创业创新企业,它们对融资难、融资贵特别敏感,这些利好就能释放更强的活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国经济未来的金矿,肯定是集中在这些创业创新的企业里,它们现在看起来还很弱小,但不能忽略它们爆发性增长的可能。就像十年前的淘宝、五年前的小米,它们彼时对资金、政策的支持不会比当时任何一家大型钢铁厂、水泥厂更多,但是只要雨露之恩,就能成长为超越多少钢铁、水泥企业的龙头。

更为重要的还在于,这些钢铁和水泥等传统企业,通过简单的货币宽松是难以拯救的。它们的出路或许在于创新创业集中的“互联网+”,比如有些钢铁企业开始涉足钢铁电子商务,还有筹建或入股钢铁仓储物流,通过大数据处理交易信息、优化物流路线等。这些新业态、新模式更渴望降低融资成本,货币宽松对其的效用才是最大化的。

这些新领域才是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依靠,好钢必须用在刀刃上,好水要浇到禾苗上。精准的货币调控才能贯彻调结构的意图,定向降准、全面降息恰好能满足这点,选择同一天“双降”的意义还在于给外界强烈的信号:中央始终密切关注着实体经济的迫切需求,超预期的举措体现了一定的提前量,有力地阻断经济下行的惯性。

最近以来,有一些宏观数据已经在反映经济企稳回升的信号,但也存在反复筑底的可能性,我们的底气在于:前期不少稳增长举措正在发挥效用。当前,各方需要一些耐心,时间到了,经济的暖意就会逐渐释放;同样,各方也需要一些信心,中央用心、地方用命,举国上下团结协作,中国经济的美好前景依然可期。

NK免疫细胞如何治肝癌

nk细胞免疫治疗的价格

NK干细胞治疗

全国十大肝癌医院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