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S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PPS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一毕业就买房毕买族成时尚生活365情感都市资讯生活dd-【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06 06:21:42 阅读: 来源:PPS厂家

一毕业就买房 “毕买族”成时尚 生活365 - 情感都市 - 资讯生活

一毕业就买房被称之为“毕买族”,时下,正是毕业季,为刚毕业的孩子买房,成一些父母的“新任务”。“房子买了没?”、“打算啥时候买房?”关于房子的问候,出镜率颇高。毕业就能买房似乎比找份安稳的工作,更能给人带来荣耀和满足感。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9869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4.1%的受访者确认身边存在毕业即买房的年轻人。

据某地产市场研究中心与光大银行2010年合作完成的一份报告显示,北京首套房贷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而在英国为37岁,在德国和日本为42岁。

74.4%的受访者确认当下年轻人普遍急于买房

今年25岁的梁朗一直为自己两年前买房的举动感到庆幸。2010年,大学刚毕业的他只身一人来到广州工作,同年,他就通过朋友关系,以每平方米1万元的价格买下了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现在,他的房子已经涨到了2.5万元每平方米。梁朗告诉记者,虽然他的房子每月需还房贷1800元,但是房子租出去每月有3100元的租金,每月净赚1300元。

吉林省某高校研究生孙晓明最近在和父母筹划在家乡辽宁铁岭买房。他觉得,铁岭现在房子均价4000多元每平方米,自己家里还能承受,但如果再涨下去的话就不好说了,所以能早买就尽量早买,“在父母眼中,我有了工作、买了房、结了婚就算安定了,他们也不用再为我担心。早买房就是为了早安稳!”

家住黑龙江省肇东市的辛先生的儿子今年刚上大一,辛先生就开始琢磨着给儿子买房了,“周围的亲友都是如此,不给孩子买房,他们日后的负担就太重了。现在男生没有房子就结不了婚,更别说生活幸福了。我们赚钱就是为了孩子,房子迟早都要买,不如早买。”

本次调查显示,74.4%的受访者确认当下年轻人急于买房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于年轻人现在是否越早买房越好的问题,26.5%的人给予肯定回答,36.8%的人否定,36.7%的人表示“不好说”。

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中心与光大银行2010年合作完成的一份报告显示,北京首套房贷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而这一年龄在美国为30岁以上,在英国为37岁,在德国和日本为42岁。

在公众眼中哪个年龄段买房最合适?调查显示,90.0%的人认为应在35岁以前。7.7%的人认为最合适的年龄段是36~40岁,1.5%的人认为是41~45岁。(中国青年报)

年轻人急于买房会带来什么后果

王浩和陶雪是一对80后恋人,2009年他们毕业留在大连工作后,就开始了买房之旅。找了大半年,他们看中的最便宜的二手房也要1.5万元每平方米,这对于每月工资加起来才6000多元的他们来说,显得过于昂贵。为了尽早买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经过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2011年上半年他们回到老家黑龙江省大庆市工作。经过半年时间看房,他们终于买下了一套每平方米6500元的两居室,即将在2012年7月拿到钥匙。

虽然房子有了,可是两个人的生活再也不比从前。由于在大连生活惯了,回到大庆反倒很不适应。他们工作后积累起来的朋友圈和人脉关系都在大连,回到大庆一切都要重新开始。陶雪至今还没找到满意的工作,整天待在家里无所事事。她感叹:“现在房子是有了,可是好像许多东西都没了。”

年轻人急于买房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调查显示,“年轻人生活负担沉重,生活水平下降”排在第一位(67.3%),“社会上的‘房屋焦虑症’加重”排在第二位(58.0%),“年轻人心理压力大,事业动力不足”排在第三位(56.4%)。

其他依次为:“啃老”现象严重(53.1%)、房价持续上涨(50.0%)、攀比之风盛行(32.4%)、“毕业即买房”的观念更加盛行(23.8%)等。

“大量年轻人非理性的买房需求,可能成为加剧房价上涨的重要推动力。”陈宝存指出,中国一年房地产的总供应量最高不过900万套,房地产商一个项目拆迁一般需要5年到8年,如果现在两亿80后、90后都想到城市里买房,城市根本无法提供如此大的供应量。如果大家在同一时段都要买房,那就会产生一种灾难性的后果——大家抢房,房价飙升。

他指出,现在许多年轻人的工作都不再是“铁饭碗”,向银行借大量的钱买房,万一什么时候没了工作、房贷断供,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另外,许多年轻人现在还没有能力买房,但是10年后事业成功的话就有能力了,如果只短视地盯在房子而非事业上,很可能影响未来发展。

周运清认为,由于货币化一刀切的住房改革模式,许多年轻人都被套进了买房这个痛苦的泥潭中,想走出来不容易。不可否认,现在除了家里有能力买房的,其他年轻人只能依靠自己尽量调节心态,减轻因为买不起房而产生的巨大压力。

据某网等媒体报道,在德国,60.0%的居民都租房住,而年轻人中的租房一族比例更是多达77.0%。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非常完善的租房制度——一方面,法律对租户的利益保障充分,例如规定房东不得随意涨房租,想涨价,房东须书面陈述涨价理由等;另一方面,德国政府对租房的居民有非常完善的补贴制度,会根据家庭成员多少、失业时间长短等条件,向贫困家庭发放每月数百欧元不等的租房补助。

“毕买族”的“时尚”里浸染着悲情

可怜天下父母心。真正能够具备为子女购房能力的家庭,凤毛麟角。绝大多数“毕买族”是踩在父母的肩上。辛辛苦苦二十载,历尽艰辛,将孩子拉扯大,好不容易盼到大学毕业,而等来的确是,给孩子买套房。这,注定了他们余生的劳累,孩子真成了压在他们肩上一生的“债”。

不论是一线、二线还是三线城市,房价收入比都处于高位。然,中国的首套房贷者的平均年龄比发达国家低很多,据报道,北京房贷者的平均年龄为27岁,很多地方“毕买族”涨势迅猛,年龄低于27岁。

华丽的时尚背后,滴着无奈的血。并非是中国人太有钱,“富二代”亦只不过是少数。房价收入比是一个国际通行概念,在中国却屡屡失灵,其原因是中国的家族传统。其他国家的民众买房,基本是以一个家庭为单位,中国则不然,一家上下三代人,另加七大姑八大姨等亲属,到底具体每套房背后,有多少家庭参与,无法统计。

在高房价的现实语境下,买房是一种社会性的时尚,而此种时尚近乎是一种扭曲。毕业生买房看似是一朵美丽的花,但这朵花可能是由众多泪水、汗水甚至血水,浇灌起来的,是一种残酷的时尚,带血的时尚。

尤其是,经济并不宽裕的家庭,愈来愈多地选择买房。用多少年的省吃俭用、辛劳工作、生活拮据和生活风险,换取买一套房时的豪情。此前,《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 “年轻人生活负担沉重,生活水平下降”排在第一位(67.3%),“社会上的‘房屋焦虑症’加重”排在第二位(58.0%)。

“毕买族”的流行是房屋焦虑症的典型体现,且此种焦虑情绪已弥漫全社会。“房价要上涨”、“买房要趁早”等观点的传播,无疑夯实了人们对房价的上涨预期。不可否认,“毕买族”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理性选择。

虽然,相关部门屡次强调,不会放松调控政策,但“量价齐升”的局面似乎正在酝酿发芽,尤其是央行宣布降息以后。开发商与地方政府,更是蠢蠢欲动,希冀于通过各种微调,消解楼市调控的力度。“红五月”的结束与“紫六月”的来临,楼市昔日繁荣重现。

房价不会大跌,亦不会猛涨,但会慢慢爬升,俨然已成普遍共识。在此情势下,早买好过晚买,早买可能会成为房价上涨受益者,晚买意味着,更难买得起,以致最终跌入买不起借钱也得买的窘境。房价上涨的预期与现实,是压低买房者平均年龄,逼出“毕买族”的关键。

经过仔细权衡和理性判断之后,中国的父母们,咬咬牙、勒紧裤腰带,宁愿承受更大压力,降低生活质量,也要给孩子买房。不过,如此的豪迈,如此的时尚,浸染着太多难以言说的悲情。?(荆楚网 侯金亮)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郑功成谈及今年两会期间社会关心的热点话题时表示,“大学生一毕业就想买房,心态不正常。”他认为国人需有“正确的住房观”,不能“一步到位”,一开始就想住上自有产权的大房子。

之所以有这样的论断,郑功成的理由是“住房应该是最昂贵的消费品,应该是用一生的规划来解决”。从理论上说,这种分析是成立的,但问题在于,大学生们为何拒绝“一生的规划”,急于安家置业?

单纯从经济上来讲,一毕业就想买房确实很难实现,但这么多年轻人都想早买房,却是很多社会原因造成的。最直接的原因,当数房价与收入严重不对称,给大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如今大学毕业生的收入普遍不高,面对高昂的房价,大多数人只能望而兴叹。部分有能力支付首付、成为“房奴”群体的已属不易,一些几乎一无所有的“蚁族”群体,只能承受高房价带来的焦灼与煎熬。尤其在房价出现回落之时,他们早点买房的愿望更加迫切,因为房价一旦反弹,可能他们多年的努力就会重新付诸东流。

其次,大学生一毕业就买房,并非放弃了“一生的规划”,恰恰是为规划争取一个好的开端。毕业生们面临的人生考验,远不止住房这一个。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他们必须承担来自多方面的压力。成家之后,子女的教育成长需要用钱;中年之后,父母的赡养需要花钱;年老之后,自身的医疗还需要花钱。在方方面面的社会保障都不到位的情况下,毕业生们必须趁着自己还年轻早作打算,等到上有老下有小时才想起买房子,有可能成为“一生的规划”的败笔。

另外,很多社会因素也迫使毕业生不得不做出早日买房的决定。我国每年毕业的大中专学生超过千万,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还满足不了庞大的需求。大多数毕业生不仅要到租赁市场上承担较高的房租,还要经常忍受居无定所的痛苦。再如,很多人把住房视作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甚至成为谈婚论嫁的前提条件,也助长了年轻人早日买房的需求。

物质决定意识,一种观念的形成,必然存在着相应的现实背景。国人住房观的“不正确”,忠实地映照出了当前社会中保障不到位、安全感缺失的现实。在房价尚未回落到合理水平、保障房依然紧缺的情况下,让年轻人安之若素地树立“正确”的住房观,同样是一种不合实际的想法。?(齐鲁网)

大学生毕业多少年后买房才正常

“年轻人不该过早买房”、“大学一毕业就买房,心态不正常”……类似的观点近些年渐成气候。越来越多的人持有这种观点,且动不动就拿美国做对比。

为什么非要跟美国人比,两者有可比性吗?美国住房自有率偏低,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有着很高的公共福利水平,租房居住完全可以达到满意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美国人流动性强,租房比买房更方便;而反观我们,公共福利水平和租房生存所必须的配套建设都还不完善,租房注定是权宜之计。至于说“住国家提供的房子”廉租房之类的住房保障产品本就稀缺,僧多粥少,怎么办?

专家们总是劝年轻人要有购房理性,但现实却告诉人们,房价水涨船高,开发商总是比专家更靠谱。最近房价虽略有下调,但从整体而言,国内房价仍然处在一个高位上,相信即便等待十年,也无法回归到一个与年轻人收入相匹配的程度,该买不起的还是买不起。

更重要的是,在现行制度语境中,没有住房就等于是没有立锥之地。所以,请恕我直言,这买的其实不是房子而是一个公民对于生存环境的归属感、安全感。房子可以缓一缓再买,但归属感却缓不得。?(广州日报)

江苏重型龙门铣床

福州中华汽车配件

山西翻砂工具